热点关注:以信息化推进智库治理现代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点击数:  录入时间:2020-05-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笔者观察到,在当下的智库建设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急需通过打造智库信息化平台等举措,提升智库对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智库治理变革

信息技术能够改善智库治理模式。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沟通、协调方式,使跨区域、跨层级管理成为现实。大数据、云计算能够影响决策模式,使制定智能工作计划、智能岗位设计、智能组织指挥等成为可能。过去,智库难以及时了解一些政府部门的需求,即使提供了某项建议也难以及时跟进被采用的情况。现在,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一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技术还可以推动智库科研能力提升。在课题管理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沟通课题设置、撰写论证、课题评审、课题研究、同行评阅、经费报销、出版发表、课题结项、课题存档等各个环节,极大提升了课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科研评价方面,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深入分析科研过程、科研内容和社会反响,解决过去易评数量难评质量、重同行评价轻社会评价等问题,克服传统的主观评价方式的缺陷。在科研调研方面,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快速、低成本、跨地界获取信息。使用不同的算法,对大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交叉验证,可以比其他调研方式更客观地反映真实的世界。在科研交流与合作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跨团队、跨单位讨论,需求部门可以参与到课题研究的过程,科研部门可以跟踪成果被运用的过程,线下的许多科研合作活动可以在线上完成。信息技术还有助于科研创新。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形成科研综述、报告和总结,对科研写作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智能宣传、智能舆情监督等也为一些科研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替代性解决方案。

构建完善的智库信息化平台

建立智库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智库管理和科研活动的数字化“神经系统”。建立区域级别的智库信息系统,取代面对面交流、处理信息的传统模式和多层级、多管理岗位的组织结构,打通上下级沟通、智库管理和科研活动的每个环节,有助于提升治理效率。

打造系统化大数据库。可通过将专家的科研成果、科研背景和社会关系等数字化,再借助爬虫数据库、档案数据库、定位数据库、物联网数据库、信用数据库等,建立覆盖专家背景、成果、自媒体、讲课、兼职、调研、出国、评审等各方面信息的专家大数据库。通过将智库的决策制定、治理结构、管理团队、文化建设、制度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岗位职责等数字化,建立统筹智库活动、财务、文件、成果等要素的智库管理大数据库。通过把各智库的文献数据库、调研数据库、实验数据库等加以对接,引进统计数据库、企业大数据库、政府大数据库,整合成为科研服务的科研大数据库,为发展智能智库奠定基础。

建立跨区域业务交流与合作的智库云平台。打破区域的限制,让各类智库、专家、需求部门入驻。设立监控机制,设置分级访问权限。把智库云平台与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库进行对接。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智库运行管理能力

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智库内部管理效率。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注册和登录智库信息系统,依托信息系统开展与文化建设、计划控制、组织协调、招聘培训、岗位设计、薪酬福利、财务管理、科研活动、工作总结等相关的各项工作。把课题立项、评审、会议、讨论、分工、调研、实验、写作、修改、进度、评估、发表、结项、建议批示、成果档案、对策实施、社会效果、各方评价等信息及时输入大数据库中,促进智库组织扁平化、柔性化。

使用信息技术增强供求关系管理能力。智库和专家在云平台上介绍科研专长、科研成就和正在进行的工作,需求部门在云平台上发布需求信息。云平台设置文字、语音、视频等交流工具。智库和专家在云平台上组成课题小组提交课题论证报告,需求部门在云平台上组成评审小组对论证报告进行评审,供求双方使用交流工具协商、答辩。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课题组在云平台上聘请顾问、向相关人员征求意见,让需求部门参与到每一个环节。课题完成后,课题组通过云平台及时了解需求部门课题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后续服务。在云平台设立留言、评价、问答、评级、建议等栏目,并将平台上的信息同步到相应的大数据库中。

使用信息技术提升课题管理水平。课题管理机构使用大数据库和云计算规划课题、选用课题评审专家和同行评审专家。课题评审专家依托信息系统对课题提出评审意见,课题组成员依托信息系统协商、协调、分工、分享,同行评审专家依托信息系统对科研成果提出评价意见。课题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对课题阶段性成果内容进行智能分析,跟踪科研的方向和进度,对课题组使用的资料、数据、方法、理论等进行智能分析,监督科研过程的质量。财务管理人员依托信息系统完成课题经费分配、凭证认证、报销转账等工作。

使用信息技术改善成果评价方法。使用专家大数据库和云计算评价评审专家的品德和能力,对评审工作进行评估,杜绝搞利益输送。对科研成果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评价科研人员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思维特征、研究领域、价值取向、核心专长和创新能力。对智库的科研成果、科研活动和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智库的学风、核心能力和专长,探索智库的真实水平和真实贡献,拟定科学合理的智库评价指标和模型对智库进行智能排名。

以信息技术推动智库科研创新

使用信息技术增强科研合作。在云平台上设置沟通区(会议室),各类智库和专家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及时、充分的交流,各地智库定期在虚拟会议里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国家重大问题,对国家的重大课题可以在云平台上联合申报。东部地区的智库可以为西部服务,一线城市的智库可以为三四线城市服务,富裕地区的智库可以为贫困地区服务,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智库也可以展开合作。

使用信息技术服务科研新人。刚毕业入职的科研人员,需要尽快学会如何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但是科研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通过与同事交流来提高能力有局限性。可在云平台上设立虚拟的智库讲堂,让科研人员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对工作切实可用的知识。设立实践基地,让年轻科研人员深度理解需求部门的业务。制定师徒合作制度,让年轻科研人员在协助专家工作的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用信息技术获取科研资料。尽可能地丰富科研大数据库,并创造条件让科研人员接触、使用大数据库。科研人员工作的过程就是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引用资料、提炼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用云计算从大数据库筛选资料,比用传统方法可以获取更具动态性的信息,有助于增强科研人员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演绎、逻辑判断的正确性。

使用信息技术增强科研写作能力。有条件的智库还可以培训科研人员掌握与算法相关的知识。将来的云计算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梳理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找到参考资料、比较相似的文章、写出文章纲要和文献综述,帮助科研人员确定研究的重点、难点、方向、路线,协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数据和模型。甚至可以在深刻理解专家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替代该专家做一些科研工作。在对特定领域进行聚焦学习的基础上,做到智能建议、智能宣传、智能监督舆情等。

(作者:徐全军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

2013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版权声明   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廿里铺18号  邮编  7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