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及内容
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点击数: 录入时间:2019-10-30
核心摘要:
习近平认为绿色发展与民生福祉相连,也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提出了绿色惠民和绿色强国的两个价值目标。一是绿色惠民。习近平在坚持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础上,本着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提出了绿色惠民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指出“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二是绿色富国。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绿色富国作为另一价值目标被含蓄地提了出来。习近平的“绿色强国”理念一方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环境是自然生态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产力的属性。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需要。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富国强民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改变传统“黑色发展”的方式,走新型的绿色发展道路,习近平提出了三大绿色发展路径。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就曾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2010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又强调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在十八大后,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习近平提出要“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二是低碳发展。2015年习近平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时曾承诺中国将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为此,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三是安全发展。习近平认为生态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安全的基石。为维护生态安全,我国划定了“森林红线”、“耕地红线”、“湿地红线”等。“‘生态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为了维护生态红线,习近平提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坚持生态底线观,改变传统征服和支配自然的生态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观。
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时代变化的必然选择。为推进绿色发展顺利实施,习近平提出了三大保障措施。一是制度和法治保障。习近平曾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二是科技保障。习近平认为绿色科技是保护环境的技术途径,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要加快开放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为亚洲各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作者简介
姓名:焦艳 李合亮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